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海法动态 ->正文

我院党总支积极开展与大埔县洲瑞镇南村结对帮扶活动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12 00:00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意见》及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院党总支与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南村党支部为结对帮扶单位,接到统一部署通知后,院党组及时进行研究部署,并在半年内两次派员深入到山区南村进行帮扶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党组重视,精心组织

为认真落实省、市、区委组织部的部署,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院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及时召开了党组议会专门就结对帮扶的内容、主要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关锦新还多次就结对帮扶工作做出指示,要求要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完成区委交给的任务,并明该项工作由院党总支负责抓紧抓好。院党总支为及时抓好结对帮扶工作,还召开了由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麦耀明同志主持的党总支扩大会议(邀请部分党支部书记参加),专门研究制定了结对帮扶计划和活动方案,为顺利开展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按照部署,抓好落实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发动党员捐款捐书。院党总支把抓好与洲瑞镇南村党支部的结对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也作为抓好党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全院各党支部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帮扶工作,号召全体党员积极捐款、捐书,党员们积极捐款、捐书,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也踊跃捐款、捐书。据统计,共捐得款项人民币6300元、捐得适合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有288本。

(二)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五个一”活动。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我院按要求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集中过一次组织生活,慰问一次党员群众,帮扶一户困难户,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办一件实事好事)。关锦新院长对帮扶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与麦耀明副院长商谈如何做好帮扶工作,并指派麦耀明副院长带队前往洲瑞镇南村调研慰问。在深入山区调研前夕,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麦耀明多次与南村党支部书记郭祈邀通电话了解南村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经研究决定赠送一台电脑及部分活动经费给党支部;对困难党员户和特困儿童予以慰问。

第一次赴洲瑞镇南村帮扶慰问基本情况:今年424日,麦耀明副院长率领部分党支部书记、支委及办公室主任一行6人带着院党组的嘱托及全院干警的问候首次赴贫困山区大埔县洲瑞镇南村与南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这次前往南村主要目的任务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了解南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特困儿童,为他们办好事实事,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调查了解:大埔县洲瑞镇南村位于世界客都——梅州市大埔县的西南方,由于梅州地处五岭山脉南,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南村也不例外,全村1700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但人均耕地只有3分,不能解决自给自足。村里没有工业、手工业,主要收入是外出经商、打工收入及省里扶贫拨款。目前村里有低保户22户、特困党员6户、特困儿童6人。省里对特困人员的生活补助每人每月39元。村委每年收入只有2000元。目前南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村民饮用水的问题。南村目前没有自来水,村民都是自家打井取水饮用。该村地下水硫铁矿含量高,水质较差,村委希望能从山外引山水进村,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这项工程估计需要费用10万元。二是村民夜间行路难问题。村里小路已由外出经商人员捐资修好,但一直没有钱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外出非常不便,希望能在村小路上安装路灯,这项工程估计需要费用8万元。三是排水泄洪渠的疏通清理。村里已建有排水泄洪渠,但很多已被淤泥堵塞,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疏通清理,这项工程估计需要费用2万元。调研结束后,麦副院长等六位同志又马不停蹄前往6名特困党员家中慰问,送上慰问金(300/人)及礼品,还慰问了6名特困儿童(慰问金300/人及礼品),到南村小学慰问学生并赠送文具100套给学生。最后,赠送了1500元给村党支部作为活动经费;赠送了一台全新联想液晶电脑给南村党支部,以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

麦副院长等六位同志回来后就调研、慰问的详细情况及时向党组作了汇报,党组研究后决定今年先行帮助南村解决夜间行路难问题,捐资安装路灯。

第二次赴洲瑞镇南村帮扶慰问基本情况:根据院党组的安排,派员再次前赴洲瑞镇南村开展帮扶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任务是:开展五个一活动,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孤儿;实地考察拟捐资安装路灯的小路的详细情况。92729日,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麦耀明、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朱伟斌率领党总支委员、副调研员谢爱莲、办公室主任房小梅、党支部书记、调研科副科长张厚依等人再次赴南村开展五个一活动。1、集中过一次组织生活。928,麦耀明副院长等5人参加了由南村党支部举行的吸收预备党员通表组织生活会,这次通表会讨论吸收了两名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通表会有村党支部23名正式党员参加,麦耀明副院长、朱伟斌主任等5人及洲瑞镇党委书记、镇长也列席参加了通表会。通表会结束后,麦耀明副院长还征求了南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对我院党总支结对帮扶的意见和建议,洲瑞镇党委和南村党支部对我院高极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给予高度称赞。2、资助三名贫困孤儿。南村有三名孤儿,分别是郭婉仟、郭煌义、余家芬,我们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300/人)及礼品。3、帮扶慰问了75岁的困难党员蔡用达并为他送上了慰问金300元及礼品。困难党员蔡用达现夫妻两人主要是依靠洲瑞中学任教的女儿接济及每月100多元的低保金的经济来源维持生活。4、慰问困难群众。麦耀明副院长、朱伟斌主任等5名慰问人员在洲瑞镇党委书记卓国宁、村党支部书记郭祈邀的陪同下到困难群众郭炳义家中慰问,耳闻目睹到的情况使慰问人员感触颇深。郭炳义与妻子邱彩琴共生育一女两男(第二胎为双胞胎两男孩),现分别就读小学五年级和四年级。郭炳义平时在村附近做散工,每月收入七、八百元左右,其妻患精神病,每月需要药费一、二百元,还需要丈夫长期照顾看管。麦耀明副院长、朱伟斌主任等慰问人员与郭炳义家人座谈,了解小孩学习的情况,令慰问人员宽慰的是在座谈中了解到郭炳义家中虽然十分穷苦,但郭炳义还是心态平和非常乐观,对日后生活还是寄予希望和信心,希望小孩日后有出路。最后,麦副院长为郭炳义送上慰问金300元及礼品,并鼓励郭炳义的三位小孩要认真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人才。5、办一件实事好事。经派员实地考察,院党组研究决定为南村办好事实事,帮助南村先解决夜间行路难问题,捐资80000元安装路灯。已于1013将启动资金40000元汇至洲瑞镇政府,并请洲瑞镇党委、镇政府做好监督工作,专款专用,他们表示一定会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路灯工程质量。

三、访贫归来,感触良多

我们到洲瑞镇南村访贫归来,感触颇深,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东西。

一是洲瑞镇南村客家人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学习。慰问人员在南村调研时发现南村客家人非常刻苦勤俭,艰苦奋斗。三名孤儿的亲属,除孤儿余家芬的80多岁的爷爷不能再耕地种田外,孤儿郭婉仟的爷爷、奶奶虽然都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耕种着一亩多的耕地,孤儿郭煌义的70多岁的奶奶也耕种着近一亩的水稻田,他们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勤俭度日,守望着日后的幸福。还有困难群众郭炳义一人奋力拼搏打散工维持五口之家生活,虽然家中十分穷苦,家庭年收入不过是几千元,克勤克俭持家度日。这一部分南村客家人在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的心态,因为他们拥有情谊,即使贫寒也温暖,他们拥有精神,哪怕潦倒也坚强。这些精神值得引起每一位公务人员特别是审判人员深深思考。困难群众郭炳义家庭年收入不过是几千元,而我们广州地区的公务员每个月的收入就超过几千元,因此公务员在收入方面必须知足常乐,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反腐保廉的强大精神武器。公务人员不能有太多的欲念,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廉廉为“官”,时时处处保持清正廉洁。 

二是崇文重教值得借鉴。慰问人员在南村调研慰问感受最深的就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蔚然成风,客家人来自黄河边,中原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虽经历多次迁徙,但始终不忘教育,承袭祖辈良风,重教兴学传统代代相传。在客家地区最漂亮的建筑不是银行、政府机关,而是学校。南村也不例外,这里尽管很贫穷,但这条村里有一间非常漂亮的小学,是南村外出经商人员回乡捐资建造的。村里没有失学儿童,就连南村由祖父(或祖母)扶养生活环境极其艰苦的三名孤儿也不忘要让他们接受教育,不忘要读书,且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先后出了不少大学生。南村客家人认死一条道理,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现代科技、信息迅猛发的今天,公务人员若不讲学习不注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淘汰。也只有注重读书,注重更新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吾生有涯,而学无涯”,要求公务人员不仅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树立“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知理念。

三是帮扶工作路还漫长。帮扶归来我们觉得帮扶工作的路子还漫长。我院捐资安装的村道路灯工程很快就要开工,帮助南村村民解决夜间行路难问题是一件大好事,但南村本来就经济非常困难,还有特困党员、特困儿童、低保户较多,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不由引起我们深深思索,帮扶工作路还漫长。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增强了我们做好帮扶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院一定会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部署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工作,保证完成好结对帮扶任务。

 

 

 

版权所有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77号

粤ICP备12040518号-1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试用或建立镜像